返回首页

乡村建设规划项目名称怎么写?

145 2024-05-15 04:49 admin   手机版

一、乡村建设规划项目名称怎么写?

1、先收集市、区、镇一级的建设规划,根据要求拟定一个高于或快于上级机构的目标。 2、目标中具体明确经济目标(总量、人均收入、工业、农业、商业及三产规模等),文化目标(文化投入、人口学历、素质教育、环境面貌等)。 3、实现以上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推进安排及奖惩考核办法。 4、目标实现的场景设计和特写效果图。

二、如何规划休闲乡村旅游项目?

1.重视道路系统的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是乡村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的重点之一。景区需要道路与外部进行连接,其与其附近地区的通达性好坏,关系到未来游客的多少。但是,现在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纵观现在的乡村地区,道路相关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通达性不好,导致彼此之间不能有效联系,进而影响了景区的客源、物资的运送、附近村民之间的联系,最终严重制约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景区的火爆,节假日时,景区的交通变得异常繁忙,交通压力成倍增加,会造成交通拥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游客到景区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追求的是愉悦性和舒适性,交通的服务质量如何,会影响到游客是否会再次光临。所以,在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要注重道路系统的功能质量、服务质量。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时,不仅要可进入性、通达性好,使游客到达景区更加方便。还要注重景区大路线的设计合理,引导游客更好地观赏景点。同时,还要提供优秀的步道设计、绿色旅游交通、自驾游服务站等项目,使游客能够享受到有一个安全的、舒适的、亲近自然的交通服务。

2.建立中心村镇、边缘村两种布局形式

乡村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资源,对“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划设计应要遵循原则来进行,这包括游客利益最大化、游客成本最小化、景点时空顺序、精品线路推出等。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笔者认为中心村镇、边缘村两种布局形式十分适宜。

中心村镇布局形式

该布局形式的乡村旅游景区,最大的特点是中心村镇位于各个景区的中心位置,通过旅游廊道与景区进行连接,一般位置上占优势,位于景区入口、中心位置或者具有某种旅游特色。

在进行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时;

幻影星空VR文旅部认为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中心村镇为周边景区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如住宿、餐饮、娱乐、休养等,这样景区里可以纯粹进行景区规划,不受服务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反过来景区也可以为中心村镇提供良好的景观资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大社区的旅游格局。

这种布置方式很符合“大区小镇”模式,在完善景区服务设施的同时,又能够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帮助,带动整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

该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景区与中心村镇布局形式截然不同,这种布局形式景区位于中心位置,边缘村分散在其周边。在规划时,要注重对边缘村的统一管理,使各个村都有各自特色,游客进入不同的村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常见的有田园风情村、民俗村、温泉小镇、采摘村等等,实现一村一特色的模式。然而,这些特色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独立而又密切关联,放射状分布于景区周围。

这种形式主要依托边缘乡村独特而有别于景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中心景区不能提供的旅游产品,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发展方式,使游客充分体会当地不同的旅游特色,给游客最大的旅游体验,也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配套设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随着美丽中国的建设,脱贫攻坚的攻克,农村各方面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配套设施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5],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例如住宿、餐饮、购物点、公共设施等,不断完善未有的设施。

4.展望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有些现象日益凸显,同质化、环境被破坏、游客达到性低等,而“大区小镇”模式乡村旅游景区的优越性会削弱这些现象,景区规划的重点将转移到如何整合景区周边各项资源,使规划更加合理,打造出集旅游、居住、生态、经济等一体的旅游景点。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使乡村更像乡村,城市更像城市。

三、乡村建设规划标题?

乡村建设现代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乡村旅游道路是否要建设规划许可证?

要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人须提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所规定的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申报。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单位公章)

2、立项批复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件(复印件)

4、项目合同(复印件)。

5、经国土资源部门确认的、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测绘1:500或1:1000勘测定界图3张(蓝晒图,现状地形,长春市统一坐标、统一高程,包括各类地上、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位置),同时提供一份电子材料

6、关于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出示原件)。

五、怎样打造旅游型乡村,具体该怎么规划建设?

旅游型乡村规划建设,应该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产业多元化融合、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生态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为核心,产业多元化融合

乡村旅游本质上是包含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制造和旅游休闲的三产融合的产业。休闲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整个乡村范围内的共同合作。因此,休闲旅游型乡村对于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有着本质上的需求。

另一方面从乡村发展的角度而言,多项产业的融合能够极大的带动乡村生产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摆脱传统农业单纯依靠农产品销售的单一模式制约。农村地区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展乡村发展空间,改变传统城乡关系中乡村作为原始积累牺牲品的尴尬地位。在多产业融合发展之中把握新的机遇,进而在城镇化与工业化浪潮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农产品通过工业与服务业的再次加工与包装,提升了本身的附加值。

2、农民利益为重点,生活品质提升

休闲旅游型新农村作为传统农业生产与农村发展转型的产物,三产融合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附加价值,为农民带来了切实的财富增长,为整体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证。而与此同时,休闲旅游型乡村建设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产业转型,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以及农村管理等内容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3、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环境优化

从休闲旅游型乡村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除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两项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之外,健康的户外环境和美丽的田园景观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必须对自然加以严格保护。在开发过程中强调“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最小化影响”三种层级之间的区分与衔接,倡导农业生产、旅游服务业与自然风景开发三者之间均衡布局,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最优化利用方式,保障乡村生态平衡,从而更好的促进整体乡村经济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规划项目有没有成功案例推荐?

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但是在打造乡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01太高大上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如果把乡村开发的太过豪华,太过高大上,反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意义。开发乡村旅游,万万不能摒弃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

02太整齐划一

现在去一些乡村,总能看到整齐划一、色彩样式相同的房子,平整笔直的路面。看起来似乎整洁漂亮,其实与大自然不协调,与农村本味不协调。对于看惯了城市整齐划一的市民来说,再来农村看同样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03主题、内容雷同

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都基本呈现同质化的问题。比如关于花海,除了规模不一样外,其它可能大抵相同。再比如农家乐的问题,几乎就是简单的餐饮,再加上棋牌、钓鱼,就没有其它的内容了。观光、体验方面也几乎是雷同的,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和文化。

04传统文化挖掘不够

现在玩乡村旅游的,都开始注重文化的打造。特别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历史传说、名人、文物等等,试图以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游客。然而在文化挖掘方面,却又存在浅显、雷同的现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生命力,激不起人们兴趣。

05没有招纳人才

乡村文化的提升,一定有赖于文化环境、氛围的打造,既要提升本土人才,还要吸引外地人才。乡村旅游要想从文化入手,就得营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环境,吸引那些对乡村充满激情的人才来玩、来生活、来休闲、来创作,让他们有找到家的感觉。

06忽略了现代文化的培育与开发

一提到旅游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传统文化挖掘,试图寻找历史的内涵。实际上,如果能够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方面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人才,比如诗书画唱舞文等各个方面。

07整个开发与村民无关

群众才是最有思想的,因为他们最爱自己的家乡,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许多乡村旅游是外来投资打造,就是建了几个农庄,或者打造一些娱乐设施,与老百姓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村民与乡游融合不到一起去,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只有真正让农民融入到景区、参与到景区,他们才会珍惜,野菜有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能形成最美的风景。

08乡村“原味”不够

乡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要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淳朴风俗,以及乡村的社会治理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等。这些原味是要结合乡村的现实,不要刻意去打造,从而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图画。

09不懂传播乡愁

乡村旅游,怎么进行传播?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新型媒体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尤其新型媒体更为快捷、直接,鲜明的构图、视频,很能撞击游客的冲动。但是这里主要传播的是宏达的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难以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境。那么,真正让人安放心灵、追求恬静的乡愁及乡村意境,又该如何传播?该如何展现?这是开发商需要重视的问题!

10忽视软环境治理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软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使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乡村了,从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从吃、住、玩、游、购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了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捞现煮、蔬菜现摘现做等新鲜食材;

住:蟹岛农庄是复原老北京风情,四合院群落、书斋雅室、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体验羊拉车、马拉车、牛拉车、狗拉车等交通工具。

玩:采摘、垂钓、捕蟹、温泉浴、冲浪等各类娱乐项目。

购:可以在蟹岛购买绿色食品

地址:朝阳区蟹岛路1号(城市海景水上乐园西侧200米处)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二: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

成都五朵金花景区是指三圣花乡,离成都市区二环路5公里,集乡村旅游、光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度假胜地,主要是指:幸福梅林(幸福村)、花乡农居(红砂村)、东篱菊园(驸马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景区。

这5个乡村各有特色,因此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的特色旅游景点:

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花乡农居:主要发展鲜切花、小盆、和旅游产业;

东篱菊园:3000余亩的菊花成群,突出了菊花的多种类,并形成“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江家菜地:主要是城乡互动,相结合,以认种的方式,将土地给城里人认种,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

荷塘月色:以花卉和莲藕种植为主,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以绘画、音乐等艺术形态为主题,将湿地生态、荷花文化与艺术形式统一在一起,万福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三: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以茶叶、水果、园林绿化、乡村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景区主要景点:雁南飞神石、雁南飞大道、游客中心和茶情阁、茶艺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龙那山生态谷、仙茶阁、高级别墅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四:广东顺德长鹿旅游休博园

长鹿旅游休博园被评为国家5A旅游景点,建于2002年,是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休闲旅游的景点。主要以五大主题公园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分别是尖叫乐园、童话动物王国、长鹿休闲度假村、农家乐主题公园、动感玩水区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玩:五大主题公园,尖叫乐园、童话动物王国、长鹿休闲度假村、农家乐主题公园、动感玩水区

赏:特色表演有动感四维电影、海陆空行为展示、大舞台剧场表演、木偶剧场

住:特色农家别墅

娱: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五:成都花舞人间

花舞人间是四川希望农业科技博览园有限公司打造的,占地3000余亩,位于成都南郊新津县,距离成都市区仅30余公里,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新时尚,花舞人间四大主题花卉,使得景区四季花开不断。春看杜鹃映山红,夏赏荷花幽香随,秋觅芳菊满山野,冬赏红叶染层林。

花舞人间除了可以赏花外,还有就是四季玩水,金沙沟花海、森林漂流、半山运河、击鼓喷泉、同心潭等乡村旅游特色景点。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六:昆山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

位于昆山市巴城镇迎宾西路,,毗邻阳澄湖,占地约700余亩,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并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园内设有果园区、动物观赏区、水果大棚区、蔬菜区、花艺区、育苗区、烧烤垂钓区、咖啡棋牌娱乐区等九大区。水弯流曲,游客泛舟其上可众览两岸风光或循岛漫步,可尽情观赏奇异花卉和采摘高品质特色的水果,享受悠然的休闲时光。吃:瓜果蔬菜丰盛,1-6月,番茄、桑椹、南瓜、草莓、水蜜桃等。7--12月,梨、葡萄、木瓜、网纹甜瓜、火龙果、柑桔等。玩:垂钓、跑马、游船、烧烤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七:深圳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位于深圳南山区月亮湾是一家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场,为“鹏城十景”之一。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景区为分侏罗纪公园、中餐厅、蝴蝶谷、陶艺馆、瓜果园、园艺馆等,欧陆风情的木屋别墅、酒店客户、游泳池、钓鱼池等。

游乐:热带雨林、侏罗纪公园、蝴蝶农场、瓜果公园、果园、森林乐园、花卉超市、游艺场、孔雀园、亲水广场

文化体验:陶艺馆、榨油坊、环保作品、豆腐坊、茶寮、竹林茶艺、生态园艺、创意表演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讲究创新,保持乡土特色的时候,在游玩项目中更具有创意的乡村娱乐项目。

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项目名称怎么写?

先收集市、区、镇一级的建设规划,根据要求拟定一个高于或快于上级机构的目标。

2、目标中具体明确经济目标(总量、人均收入、工业、农业、商业及三产规模等),文化目标(文化投入、人口学历、素质教育、环境面貌等)。

3、实现以上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推进安排及奖惩考核办法。

4、目标实现的场景设计和特写效果图。

八、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名称是什么?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前,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城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规划的法定凭证,是建设单位和个人用地的法律凭证。也就是说,想要在乡村的某个地块开展建设,就必须得取得这个证才能开展。

九、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政策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鼓励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倡在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

第八条 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九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第十条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县域规划,应当包括村庄,集镇建设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十二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第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应当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划,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村庄、集镇规划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第十七条 村庄、集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住宅的,应当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方可依照《土地管理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庄、集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回原籍村庄、集镇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庄、集镇规划区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兴建乡(镇)村企业,必须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第二十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第四章 村庄和集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凡建筑跨度、跨径或者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筑工程,以及2层(含2层)以上的住宅,必须由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

跨度、跨径和高度的限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的规定,保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农村居民住宅设计应当符合紧凑、合理、卫生和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承担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明,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资质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确需修改的,须经历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或者图纸。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二十六条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条件予以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开工的审批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村庄、集镇建设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村庄、集镇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的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对房屋的所有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村庄、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管理规定,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和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破坏或者损毁村庄、集镇的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绿化等设施。

第三十条 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用于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一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庄、集镇饮用水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供水,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二条 未经乡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养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管道等设施,不得损坏。

第三十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村庄、集镇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资料等及时整理归档。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六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三十七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建筑跨度、跨径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工程以及2层以上住宅的设计任务或者未按设计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并应当赔偿:

(一)损坏村庄和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第四十条 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罚款。

第四十一条 损坏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管道等设施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未设镇建制的国营农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3年11月1 日起施行。

十、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办法?

1.摸清乡村资源的家底。乡村里有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大量的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还有很多社会、文化、行政资源。

2.精准的管控节约好乡村用地。我们国家有各个层级的规划,但是只有到乡村规划、村庄规划,才能真正精细的和落地的把乡村用地管理好。

3.规范乡村建设的行为。当下的乡村建设行为多是盲目的、低效的、散乱的,没有统一的规划具体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

4.明确农村建设许可的管理。农民建房一直是自己说了算,在当下融入城乡的过程中,一样会需要管理。

5.高起点规划的乡村让城市更加美好。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不久的未来,逆城市化将出现,这需要为未来城市人回乡村预留出好的生态环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