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5年6月甘肃文化旅游

来源:www.bhous.com   时间:2023-04-03 01:58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甘肃旅游文化故事?

月牙泉,大地之子,敦煌莫高窟

二、甘肃云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0-11-11

法定代表人:张清霞

注册资本:10,000万(元)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状态:开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0100MA73UJ0759

注册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1212号 

经营范围:

旅游业务;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游览景区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旅行社服务网点旅游招徕、咨询服务;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育赛事策划;停车场服务;工艺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建设工程设计;房地产开发。

三、甘肃文化?

1、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万里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3、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

  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

四、甘肃文化特色?

甘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文化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義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及陇东黄土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产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其中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文化被称为是石窟艺术之乡。

五、甘肃文旅集团属于文化旅游厅管吗?

不属于,甘肃文旅集团是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的二级子公司,实控人是甘肃省国资委,跟文化厅只有合作关系,是平级单位。

文旅集团主要以旅游项目和酒店资产运营为主,因为发展较慢,资源都被各地级市拿走,发展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旅游公司没有景区资源。

六、甘肃特色文化代表?

临夏古称河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为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临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临夏砖雕更是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品。长期以来,这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可以看到许多立意新颖,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雕工精湛的砖雕作品。

洮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宋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采掘异常艰难,有"德、才、品、貌"四绝,用之加工洮砚,得天独厚。洮砚型制多样,多依石而就,雕刻技巧吸收了玉雕、牙雕、砖雕、木雕等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砚的造型也开始创新求变。

七、甘肃青文化介绍?

出土于临夏东乡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模铸刀具,被誉为“中华第一刀”。

八、甘肃黄河文化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千年奔流不停,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体现出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品格,沿黄人民对黄河有着深厚的精神依恋,亦对黄河有着崇拜、感恩和敬畏之情。黄河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有感召力、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沉的文化认同,反映了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九、甘肃秦文化景点?

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一百六十九处;天水古称秦州,是古代商贸之路上的"丝路明珠",被国务院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山川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自古就有麦积烟雨、净土松涛、仙人送灯、石门夜月、伏羲卦台、南山古柏、玉泉仙洞、诸葛军垒等秦州八景之称;天水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小陇山莽莽林海和连绵起伏的天然牧场让人流连忘返,是避暑、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时期,今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净土寺: 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投入近4000万元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几年,又新开发增建了罗汉堂、藏经阁、景门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规模。气势宏伟之景象,远非昔日可比。该景点常有"佛光"出现,声名远播海内外。

伏羲卦台:在天水市区西北15公里的地方,渭河由西而来,在卦台山和东西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个川地犹如一幅巨型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这块川地就叫三阳川。渭河南岸有台突出,名曰卦台山。

十、甘肃传统文化?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清明节

  清明是农历时令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扫墓祭祖,谓之“春祭”。武威城乡习俗,凡有坟莹者,须于清明前一、二天到坟上供祭品、烧纸钱、添土;无坟茎的在清明前一日夜间,到郊外或于自家门前、街道巷口烧纸钱。禁忌在清明节当日上坟、烧纸。传说当日烧的纸钱就成铁钱,死者不能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日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柳枝,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线或丝线绳,身佩香囊荷包,并在口、鼻、耳边涂抹雄黄酒,相传这样可以避五毒(即蛇、蝎、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来”的说法,男女青少年身着时兴的夏装,尽情游玩。青年妇女讲究绣香草荷包,缀上流苏,赠送亲友。

  旧时,未出嫁的姑娘将荷包带在衣襟或系在发辫上,诱人摘取,如不被人摘去,便会自惭貌丑。是日,家家吃粽子或油饼子卷糕,亲友间相互馈送。下午,城乡居民成群结伴,游览寺庙,旧时游海子,现在海水干涸,庙宇也毁于地震,改游文庙、古钟楼、雷台、海藏公园、西郊公园等。小孩到野外攀树折枝,编制柳帽,以预防暑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城乡居民家家蒸月饼,以示全家团圆。武威人的月饼是发面蒸的,如倒覆的脸盆大,种类繁多,有分层月饼、拧丝月饼、对瓣月饼、桂香俱全,食之爽口。有“八月十五端出来”的俗语,意思是八月已经秋收,食物丰盛。亲友之间,互赠月饼,有攀比之意。

  八月十五晚上,蛟洁的朗月冉冉升起,家家在院内,摆设香案,供上月饼及瓜果等祭品,点蜡燃香,全家围坐赏月。少许,由主妇切开月饼和西瓜;全家食瓜果、月饼,谈笑风生,颇有情趣。相传祭月神供的西瓜,须剜成锯齿形的两个瓣,如家中有孕妇,可数瓜牙数预测男女,奇数生男,偶数生女。

  二、金锁、银锁、拴锁锁

  张掖民间在过去有拴锁锁的习俗。“拴锁锁”是给孩子“过满月”,请干大(即拜干爹),或给小伙子、姑娘订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孩子呱呱坠地的第29天,须要“过满月”。这天凡是来过满月的亲戚邻里,一进屋门,首先要给孩子拴个“长命富贵”的锁,以示祝福。

  待“宝贝蛋”能跑会跳后,父母又要请三个不同姓氏、品行端正的人给孩子当干大(即干爹),说是能镇邪驱恶、逞凶化吉。父母给孩子寻好“干大”后,择一良日,备好酒席,亲自登门请“干大”们届时光临。这一天吃饭之前,三个“干大”须将各自揣在怀里的“锁锁”掏将出来,一一挂于干儿脖上。

  娃娃长大后,说下了媳妇,完婚前须先订婚,订婚又要挂锁锁。这天姑娘羞羞答答地在亲戚的陪伴下,早早来到小伙子家,万事就绪,宾主款款落席,一张大红的八仙桌上,双方的长辈笑呵呵地给孩子和姑娘互挂锁锁,锁锁一挂,这小伙子和姑娘就算被拴住在了一起,两家正式成为亲家。 不论是过满月,请干大,还是订婚所用锁锁,都是同样的东西,旧时,有钱人家专请银匠定制金锁或者银锁,穷家不是铜锁,就是串一串铜钱顶替。

  三、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也可演出,称为热影子戏。

  皮影戏起源很早,按陇东的民间传说,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生下来的时候,整天啼哭不止,但有一天,他看到窗子上照射的人影表演便不再哭了,但人影一离开窗子,他又啼哭起来。于是秦始皇命人雕刻出表演人的形状,不断地表演下去,胡亥不哭了,影戏也由此出现了。

  北宋时,影戏演出已较为普遍。 《都城纪胜》说:“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镇守庆阳,当时艺人以演皮影戏犒劳将士。清末甘肃大将董福祥曾把环县皮影戏班带到京城为慈禧庆贺寿诞。

  四、康宁塞外农家风情

  康宁村隶属于张掖市小满乡,全村地势比较平坦,由南向北逐渐延伸,水源充足,属于大满灌区,耕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少量糜谷、洋芋、豆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苹果、葵花等。

  康宁村由于历年来重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梨树,使得全村人均年收入一直处在全区各乡村之冠,是个名符其实的“小康村”。张掖1992——1993年两届梨花节都在这个村举行,白花的梨花一望无际,令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