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示范村类似的乡村类型?
城郊型。这是目前我国最普遍、最成熟、市场潜力最可观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
景区依托型。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景区周围的山林需要保护。村寨型。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在老、少、边、贫山区发展较快。
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建设美丽乡村要把握四个原则:
1、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
3、必须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4、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建设美丽乡村要突出四个重点:
1、把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找准问题症结,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制度机制;
2、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要建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使得群众获得幸福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资源整合、科学推进和发动社会参与;
3、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壮大传统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4、以崇德向善乡风民风为保障,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引导农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三、市级美丽乡村是什么标准?
嗯,有以下几点村庄建设方面标准规定为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及农村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还有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道路硬化率达100%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标准规定为妻生图水等环境质量的要求
四、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
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潜力无限,值得探索
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是指那些在黔西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可借鉴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开发示范点。这些乡村通过挖掘本地独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特点:
- 丰富的自然资源:黔西南地区地形多样,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山川、水库、田园等,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丰富的人文历史:这些示范村往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吸引着游客来此感受乡村的魅力。
- 独特的产业特色:黔西南乡村示范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发展模式:
在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过程中,黔西南地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兼顾了保护环境、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的三大核心目标,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意义: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形象,推动农村文化传承和繁荣。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于黔西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项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的工作。随着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不断涌现,黔西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未来展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该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和稳步发展。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黔西南乡村旅游将成为黔西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综上所述,黔西南乡村旅游示范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五、示范村标准?
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村党组织领导有力,村党组织班子团结、工作规范,对村级各类组织实现统一领导,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议事形式丰富,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建立并依法参与监督,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并认同,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经常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能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务,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村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文化道德形成新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建立崇德向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乡村发展充满活力,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增收渠道多样,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综合治理,各类组织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矛盾调处机制健全,有效抵制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越级上访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村民关系和谐。
六、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如何规划与打造?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申报评审工作,经县级申请、市级遴选、省级审核推荐,并经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同意北京市大兴区等100个单位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创建单位,现予公布。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局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抓好示范创建工作。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推动。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局要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示范县创建单位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细化创建方案,实化创建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
二要聚焦重点领域带动。坚持为农民而兴,把握好时度效,着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形成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格局,各有侧重地探索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模式。
三要集聚资源要素促动。强化政策创设、制度创新,构建多元投入、高效利用的要素保障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向示范县创建单位集聚。
四要动员社会力量联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引导农民全程融入示范创建。引导工商企业、科研院所、社团组织等与示范县创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加强项目和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示范创建。
附件: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2022年10月14日
附件: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共100个)
1.北京市大兴区
2.天津市西青区
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4.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5.河北省阜平县
6.河北省魏县
7.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8.山西省曲沃县
9.山西省临猗县
10.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11.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
12.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
13.辽宁省新民市
14.辽宁省兴城市
15.辽宁省凌源市
16.吉林省东辽县
17.吉林省双辽市
18.吉林省辉南县
19.黑龙江省甘南县
20.黑龙江省宝清县
21.黑龙江省铁力市
22.黑龙江省兰西县
23.黑龙江省延寿县
24.上海市金山区
25.江苏省昆山市
2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27.江苏省宜兴市
28.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29.浙江省德清县
30.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3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32.安徽省金寨县
33.安徽省黟县
34.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
35.安徽省岳西县
36.福建省古田县
37.福建省浦城县
38.福建省上杭县
39.江西省井冈山市
40.江西省宁都县
41.江西省武宁县
42.江西省横峰县
43.山东省曲阜市
44.山东省兰陵县
45.山东省龙口市
46.山东省青州市
47.山东省禹城市
48.河南省舞钢市
49.河南省清丰县
50.河南省兰考县
51.河南省光山县
52.河南省长垣市
53.湖北省丹江口市
54.湖北省枣阳市
55.湖北省公安县
56.湖北省老河口市
57.湖南省汨罗市
58.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
59.湖南省浏阳市
60.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
61.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62.广东省高州市
63.广东省南雄市
64.广东省陆丰市
65.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66.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
67.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
68.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69.重庆市渝北区
70.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71.重庆市潼南区
72.重庆市梁平区
73.四川省崇州市
74.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75.四川省资中县
76.四川省峨眉山市
77.四川省蓬溪县
78.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
79.贵州省湄潭县
80.贵州省雷山县
81.云南省腾冲市
82.云南省建水县
83.云南省姚安县
84.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85.陕西省平利县
86.陕西省合阳县
87.陕西省陇县
88.陕西省洛川县
89.甘肃省会宁县
90.甘肃省民勤县
91.甘肃省临泽县
92.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93.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94.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9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
96.大连市普兰店区
97.宁波市象山县
98.青岛市莱西市
9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
100.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宝泉岭农场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七、乡村旅游开放标准?
01
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布局
在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点也不宜遍地开花,应因地而异。一般选择大中城市近郊区或知名旅游景区,依托城市居民或顺访游客。或产业基础好、乡村风貌独特、交通发达的地区,独立成为吸引。
02
有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村物质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文化旅游融合的路径上,从硬件环境和载体上升为软性服务及生活方式,如乡居、山居等乡村生活的提炼。
03
精准开展乡村景观建设
以农业产业开发建设为依托,以留住自然生态、留住乡土物遗、留住乡土非遗为理念,以凸现“农味”“乡味”“野味”为宗旨,以延长游客驻足观光的时间为目的,以节省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原则,开展乡村旅游景观建设,与城市景观形成差异化。
04
规范开展旅游设施建设
服务城市市民多元的需求,建设卫生达标、符合现代生活的旅游设施,但风貌与乡村相协调。规范建设旅游设施能够留住自然生态、留住乡土物遗、留住乡土非遗,节省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设施建设风险,让尽可能多的农家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05
科学构建旅游产品结构
深入挖掘农业产业、乡村文化、自然风貌等资源特色,结合乡村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及市场需求,融合现代科技创意元素,开展旅游产品研发,延长旅游产品链条,实现旅游产品多重迭加,并通过做深、做细、做透、做精、做多等措施,实现旅游产品开发多重迭加。
八、乡村建设示范村评价指标?
1、乡风文明。传承乡土文化,让有形的文化得以保存,活态的文化得以传承,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让在土壤中酿造的独特文化焕发新的魅力。
2、治理有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硬保障。
3、产业兴旺。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形成资源有效利用。
4、生态宜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化乡村环境,还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生活富裕。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于富农户,又要立足于壮集体。
九、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特点?
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要展示乡村发展过程取得成绩,通过前后对比,拓展乡村振兴取的成果,有了崭新的变化。
主要突出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提升农副业商品价值,既保持原生态产业平衡又促进新技术推广,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变乡村发展面貌,使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成果。
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思路?
一是村两委班子的建设,二是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四是村民自治的管理制度,五是乡俗民风制度的建立与监管,六是村级公共设施的建设规划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