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过年特产?
陕西的过年特产:
1.腊牛羊肉。腊牛羊肉在陕西的历史十分悠久,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辅料齐全,卤好的牛羊肉质地酥粒、色泽红艳、香醇可口,在当地是馈赠亲友的首选。
2.水晶饼。水晶饼是陕西西安的著名传统小吃,它最早起源于宋朝,当时在关中一带十分的有名,曾经更是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不分伯仲。水晶饼小巧玲珑、皮酥馅足、层次分明、爽口不腻,不愧是中华的名点。
二、陕西过年俗语?
(一)、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二)、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三)、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四)、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五)、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
(六)、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七)、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八)、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九)、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十)、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十一)、年到二十九,无钱债无路走。
(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十三)、三六九,往外走 .二五八,好回家.上马饺子下马面,起脚包子落脚面.
(十四)、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十五)、二十四扫房子,
(十六)、二十五糊窗户,
(十七)、二十六炖大肉,
(十八)、二十七宰公鸡,
(十九)、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陕西过年的风俗?
1.
吃饺子: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
2.
逛大唐西市庙会: 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
3.
过年蒸花馍: 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
四、过年旅游段子?
过年旅游到南方,惊喜满眼的葱绿,鸟语花香!沐浴着南国风光!
品味着南方的风味小吃,享受着异地过年的味道,真是不同寻常!
和南方的朋友聊过年的风土人情,和我们北方大同小异,辞旧迎新,企盼新年美好!
五、过年旅游文案?
我喜欢过年去旅行。旅行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宽阔自己的心境,忘掉不顺心,迎接新的开心。
旅行是在寻找新的美丽,追逐新的感观世界,丢掉多余的自己,遇上最真实的自己。
六、陕西旅游文案?
西安的古城墙是西安最有名的建筑,它环绕着西安的市中心。我们每次开车出去玩,都会从城墙下面钻过,可是我从来都没有上去看过。今年去西安,我终于有机会和西安的姐姐一起去看了
七、陕西过年有哪些民俗?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 “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 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 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 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 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 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 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 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 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 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 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 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 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 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 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八、陕西武功过年风俗?
俗称“过年”,每年进入腊月后,武功城乡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腊月23日以后开始杀猪、割肉,30日下午妇女糊花窗子,打扫卫生,男的到祖坟请先人(祭祖宗)、贴对联、贴年画、贴家宅六神。除夕之夜,户户灯火通明,全家老幼欢聚一堂,饮酒畅谈,彻夜守岁。
正月初一,旧时从凌晨起,各家男的先敬家宅六神,列祖列宗,燃放鞭炮,迎接喜神。
女的烧锅做饭,大人和孩子穿新衣、新鞋袜、戴新帽。
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先家庭后家族,长辈给晚辈花生、瓜子、核桃、枣等食品或给“压岁钱”。
早饭后青年小伙子敲锣打鼓游戏娱乐,老年人下棋、丢方说闲话。
早饭吃臊子面或饺子,午饭家家炒菜喝酒。
九、陕西过年走亲戚讲究?
陕西过年走亲戚的风俗习惯比较多,在关中地区,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初二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也称这天为女婿节,外甥给舅拜年也是初二比较好,初五以前是走主要亲戚的。
十、陕西关中过年习俗?
正月初一“串门子”。“串门子”实际上是本家族中晚辈到长辈家拜年。关中西府人全家吃完新年的第一顿饭后,晚辈要主动带着孩子到本家族中的长辈家里去串门子拜年。
从前拜年的形式是给长辈下跪磕头,问候安康。长辈要给晚辈的孩子掏发“追命钱”(压岁钱),祝福孩子平平安安。这一天,关中西府人还讲究不扫尘、不倒垃圾、水火不出门等等。有些地方在正月初一的下午,养牲口的人家还要把牲口拉出去转转。牲口一年来辛辛苦苦,任凭主人使唤,这一天,也要给牲口一个喘息的机会。
正月初二“过新陵”。“过新陵”就是上新坟的意思。谁家有没过三年的亡故之人,亲戚都要来上坟,用香蜡纸钱祭祀之外,还要修培一下坟土。
正月初三“走丈人”。这一天,出嫁的女子要和丈夫一起回到自己的娘家,给父母拜年。拜年是一般要拿上四色礼(四样礼品),这一天,丈母娘要好酒好菜招待自己的女婿。关中人过年待客吃两顿饭,早晨的长面中午的菜。丈母娘招待的好不好主要看面里的油汪不汪,菜里的肉肥不肥。西府民间有“油厚得一口气吹不透”的说法,意思是丈母娘给女婿吃的面里,汤中的油吹不开。
正月初五“送灯笼”。初五日开始,舅舅就要给外甥送灯笼。常言道: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舅送给外甥灯笼,意思是让灯笼照亮外甥的前程,表达了对下一辈的关爱。
正月十六“游百病”。正月十六这一天,妇女们要放下手中的活计,更不能动针线。她们要结伴到庙宇祭拜祈福,要在游走中丢掉自己要把自己身体的不适和心头的烦恼。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给新婚的媳妇送子,由村中人丁兴旺的妇女带着几个孩子,给新媳妇的被窝里放进枕头等物,希望新媳妇早生贵子。孩子们还要打一次灯笼仗,最后把灯笼烧掉,预示今后的日子红火吉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