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非遗项目?

178 2024-04-04 16:16 admin   手机版

一、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称非遗项目。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 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二、无锡有哪些值得骄傲的非遗项目?

你不知道啊?

三、揭阳非遗项目?

朱家教拳(揭西鸿江朱家教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普宁金身妆彩(传统美术)、束纱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扩展项目为:狮舞(刘厝寨金狮)(传统舞蹈类)、灯彩(西陇灯笼)(传统美术)、金漆画(普宁铁笔金漆画)(传统美术)、中医诊疗法(恒芝堂胎病中医疗法)(传统医药类)。

四、非遗项目有哪些?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入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入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入选原因: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五、如何申请非遗项目?

1.要申报的主体单位提出申报申请;

2.所在的区(市)文化行政部门和区非遗专家的评审;

3.通过后的提交到本区(市)的人民政府审批;

4.审批通过后公布为本区(市)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在的区(市)文化行政部门通过公布的区级名录提出推荐;

6.报送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申请;

7.在市文化行政部门和市非遗专家的评审;

8、通过后的提交到市人民政府审批;

9、审批通过后公布为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属市直属单位的可以直接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请。

六、苏州的非遗项目?

1. 苏州有很多非遗项目。2. 因为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例如苏州园林、苏绣、昆曲、评弹等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3. 此外,苏州还有一些新兴的非遗项目,例如苏州木版年画、苏州剪纸等等,这些项目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苏州的非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非遗项目补偿标准?

1、补助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列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的保护项目。  2、补助标准。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1万元,资助其收徒及开展传承活动。省级传承人每人每人年6000元,资助其收徒及开展传承活动。项目保护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经费。  3、申请程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需由申请人本人向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逐级上报,分别由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向社会公示。经公示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确认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列入名单后,每年由文化部门负责按标准向其发放补助经费。  

八、非遗与乡村振兴的项目名称?

1. "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项目2. 该项目旨在通过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非遗传承可以激发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3. 除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项目外,还有"非遗文化旅游"、"非遗教育"等相关项目,这些项目也可以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九、玉林非遗项目有哪些?

玉林非遗项目包括白蚬制作技艺、玉林花山岩画、百年铜鼓制作、青竹编织技艺等,这些项目传承有序,技艺精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白蚬制作技艺是玉林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成品备受瞩目;花山岩画是玉林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玉林市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泉州非遗项目有哪些?

  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2、泉州北管:泉州北管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传统丝竹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南下盐兵、淮河难民等进入泉州市泉港区,逐渐形成泉州北管音乐。泉州北管的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

  3、泉州拍胸舞: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泉州的传统舞蹈,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4、梨园戏:梨园戏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