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熹写婺源的诗句?
《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十舍辛勤触热来,琴书曾未拂尘埃。
秋风何事催归兴,步出闽山黄叶堆。
《其二》
七言绝句
十年寂寞抱遗经,圣路悠悠不计程。
误子南来却空去,但将迂阔话平生。
二、朱熹在世时婺源的县名叫什么?
当时就称为婺源县,是唐开元年28年建县,唐政府宁宁、乐平两县各析出一部设立新县。名曰:婺源。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
三、旅游攻略婺源二日游路线
旅游攻略婺源二日游路线
婺源位于江西省鄱阳湖南岸,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婺源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徽派建筑而闻名于世。如果你正在计划一次精彩的旅行,婺源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目的地。
第一天:探寻徽派文化
早上,你可以先前往婺源市区的江口镇,感受一下江南水乡的特色。在江口,你可以漫步于古老的街道,欣赏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领略到古代商贾的生活风貌。还有许多美味的地方小吃等待着你的品尝。
中午,你可以到婺源县城享用当地的特色饭菜。婺源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让人垂涎欲滴的徽菜是不能错过的。尝一口鲜美的桂花糯米鸡、清炖蹄筋或是红烧土鸡,定会让你胃口大开。
下午,继续你的徽派文化之旅,前往婺源县城的西门。西门是婺源最有名的古镇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石板街和石桥,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你可以参观古庙、古井、古宅等,了解更多关于徽派文化的知识。
晚上,你可以选择在婺源县城的一家民宿或酒店入住,这里的民宿风格独特,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不妨选择一家有院落的民宿,晚上在院子里品鉴一杯当地出产的绿茶,享受夜晚的宁静。
第二天:领略自然风光
早上,你可以前往婺源县城附近的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三清山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你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欣赏到令人惊叹的峰峦、奇石和瀑布,也可以乘坐缆车,尽情享受山间的清新空气。
中午,你可以在三清山景区内的餐馆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这里的农家菜十分有特色,口味独特,例如清蒸烟熏肉、山珍野味等,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
下午,你可以到徽州古村落-思溪古村一游。思溪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着古老的街道、神秘的庙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你可以漫步于石板街,欣赏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还可以参观古寺和传统工艺作坊。
晚上,你可以选择在思溪古村附近的农家乐体验田园生活。这里的农家乐环境优美,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农家餐,能够让你体验到宁静舒适的乡村生活。
这就是婺源的二日游行程推荐。婺源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果你对徽派文化和自然景观感兴趣,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目的地。
四、宋史朱熹传译文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五、如何评价朱熹书法?
常被人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
下笔稳健,笔锋隐忍有力,笔墨精妙,洒脱自然。
常说人如其字,朱熹本人如他的字一样,干净利落,无堆砌之感。
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自己经常强调“法度”,认为习字应做到既能出法又能入法。
陆简曾经夸他:“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
《城南唱和诗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出处不详。
六、朱熹公园的朱熹雕塑介绍?
朱熹公元的朱熹雕塑为汉白玉雕刻而成,是站立塑像,左手持书卷,右手停留胸前,右颊上有标志性的七颗痣,身后是层层叠叠的书册,是全球最大的朱熹石雕像。
雕像背靠文公山和翠竹青松林,面向开阔的崇山绿野,在自然环境的衬托和天光云影的映照下,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朱熹诗联天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然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忧天下,修齐治平的情怀。
七、朱熹父母?
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
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廸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朱熹的母亲祝五娘。
曾是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18岁时嫁给了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太学生朱松,日子过得清贫。然而,在朱熹14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撑起一个家,艰难地生活。
八、朱熹学说?
朱熹的思想主张
1、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理的总体。
2、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和气相比,理更根本,并且先于气,但是同时理和气又是同时存在的,理不能离开气。
3、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金、木、水、火、土五气。
4、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他认为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殆,而道心是天理,所以才会精致,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的。
九、朱熹简介?
朱熹是南宋的。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Y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扩展资料朱熹为官仅十馀年,从事教学五十余年。他考场得意甚早,寿命又长,因此能一生专心儒学,致力于办书院、讲学,如其主江西南康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且为之拟订《白鹿洞书院教条》。朱熹了解教育对思想普及的效力,故能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训诂考证、注释整理上都有较大成就。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唯心论的“理气二元论”,其中“理”是自然运作的法则,“气”是万物构成的要素,“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十、朱熹祖籍?
朱熹的祖籍是婺源紫阳,婺源今天归江西,但是历史上一直属于徽州(今属安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