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夏天好过还是冬天好过?

来源:www.bhous.com   时间:2022-06-20 15:27   点击: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夏天好。
莺歌燕掠、绿叶红花,绕树追凉、江河戏水。品尝瓜果梨桃,静听雨打芭蕉。白日里饮茶摇扇,黑夜里仰观星河。
竹影里棋子纵横,柳荫下钓丝高悬。听靡靡之音,看袅袅之舞。高朋满座,谈古论今,激扬文字,拍节讴歌。水陆俱备,流水传觞。或凝思,或长啸,或静卧,或徘徊,乐极一时。

我国南北方为什么划分为秦岭淮河一线呢?

中国南北的分界其实从来都有争论,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既有自然分界线的传统,也有历史因素形成的传统,而以自然为主导的南北分界主要有七种标准:
1. 以水田旱地分布作为分界线
2. 一月份0℃等温线
3.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4.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6.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一般以年降水量800毫米为区分
7.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而这七种方式的划分似乎又与秦岭—淮河为界线基本一致,而历史上的南北分界最早源於春秋,当时齐国晏婴出使楚国,就发现了「橘生淮南为橘,生於淮北为枳」的自然规律,而中国真正意义的南北说法主要因为宋朝,当时的宋朝被金赶到南方,主要占据淮河及秦岭东部以南,建立新的政权,而淮河丶秦岭以北属於金,这样,原来的宋朝政权被称为北宋,南方政权被称为南宋,中国传统意义的南北就开始区分。然而,无论是以自然方式分界还是历史方面形成的传统分界,南北的主导线主要还是以秦岭—淮河为界。所以,秦岭—淮河就成为中国传统意义的南北分界线。现在,中国不少省份建立了「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其中江苏省淮安市在一座桥上建设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最为壮观,就基於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炒作旅游热点。
第一次将南北方分界线赋与国人科学定义的是1924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就自然形势,(中国)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 淮水……唯淮水发源於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
「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於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丶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之後,更多人附会秦岭-淮河一线的不同意义:
1. 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 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 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 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 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 土壤上:棕壤(北)和红丶黄壤(南)的分界线。
7. 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 乾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 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 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 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 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 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