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绵竹有石油吗?
绵竹没有石油。有加油站。
绵竹,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背倚龙门山脉,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52],辖2街道10镇,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州区接壤,西南与什邡市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十三五”多规合一试点城市、资源成熟型城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工业强县示范县(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县重点县。[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绵竹市常住人口为439958人。
二、绵竹的本土特色有哪些?
我是北京人啊!为什么这种问题会邀请我?
三、绵竹东圣有散酒吗?
有散酒
四川省东圣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四川省绵竹县东圣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19日;2013年7月31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省东圣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绵竹镇与绵竹镇有什么关系?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属于四川德阳市管辖。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辖19镇2乡,总人口52万。绵竹距省会成都83公里,距绵阳61里。境内公路总里程491公里,建成有绵竹至德阳快速通道,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历史悠久。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末,绵竹市户籍总人口51.5万,其中男性26.0万,女性25.5万,农业人口39.2万人,占全市人口76.1%,非农业人口1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3.9%。
五、绵竹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6年,绵竹市辖20个镇和1个乡。
1、20个镇: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拱星镇、土门镇、广济镇、金花镇、玉泉镇、板桥镇、新市镇、孝德镇、富新镇、齐天镇、什地镇、绵远镇、清平镇。
2、1个乡:天池乡。 绵竹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1°09′-31°42′之间。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县接壤,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
六、绵竹有哪些酒厂?
1、泸州老窖特曲酒——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2、五粮液酒——五粮液由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酿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
3、剑南春酒——四川省绵竹市剑南镇特产,196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名酒。
4、郎酒——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百年历史,是四川有名的白酒。
5、沱牌酒——沱牌酒业旗下有舍得、沱牌曲酒、珍藏沱牌、金沱牌、沱牌春等系列名酒,拥有一座十里生态酿酒工业城。
七、绵竹有什么特色?
绵竹有三大特色,一是剑南春酒,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
二是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三是绵竹米粉,入口筋道,别有风味。
八、绵竹小吃有什么?
绵竹市美食有罗江豆鸡、红油抄手、八大碗、玫瑰鲜花饼、回锅肉等。
1、罗江豆鸡:并不是真正的鸡,而是豆皮制作而成的美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红油抄手:是以抄手皮、猪绞肉、葱花、辣椒油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它的味道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风味独特。
3、八大碗:是地道的田席美食,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手法。
4、玫瑰鲜花饼:来自中国玫瑰谷的绵竹土门麓棠村玫瑰鲜花饼,采用大马士革玫瑰制作而成,口感极佳,天然无污染。
5、回锅肉:德阳传统美食,鲜嫩醇香、咸中有甜、柔软可口、味道香美。
九、绵竹有哪些特产?
绵竹是四川省德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里物产丰富,出产了不少特产,特别是酒。下面整理一下绵竹的知名特产:
剑南春、绵竹大曲、猕猴桃、芋儿鸡、松花皮蛋、赵坡绿茶等。
十、绵竹有什么特产?
绵竹大曲 绵竹大曲为剑南春酒的前身,早在1922年就获得四川劝业会一等奖,1928年获四川国货展览会奖状及奖章。1963年至1988年多次被评为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荣获中商部“银爵奖”、“金爵奖”。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名酒;1999年获第四届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明清绵竹造纸业蓬勃发展,为年画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清咸丰年间《绵竹县志》说:“竹纸之利仰给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清嘉庆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绵竹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有专业从业人员九百余,作坊三百多户,画商更加过江之鲫,购进销出,囤积贩运,成为从事纸业的经营内容。 鼎盛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坊主要分布于绵竹城区及西南农村,风格也各异。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戏,故事类;城区年画作品则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或兼门画。 绵竹年画内容多样,题材新颖,或喜庆、或幽默,珍品众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图》等。《迎春图》是清代画师精心创作的一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作者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穿着打扮的四百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庆祝活动。《迎春图》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秘。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长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叉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从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伸舒),玉垒(读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这个古老的传说也许就是“东南方大吉大利”和成语“绳之以法”的来历。)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也许是中国年画第一对门神)。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公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 北宋御史赵抃所著《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因而,绵竹年画早在宋代就相当著名了。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年画销售到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新疆和港澳等地,甚至远销到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绵竹手绘传统年画--赵公镇宅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她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绵竹传统年画——女将军穆桂英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 绵竹年画古版拓片 摇钱树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 形式丰富多彩,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 门神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它的大小分为“大毛”、“二毛”、“三毛”,“四毛”等规格(毛是对纸张大小的特殊称谓)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的绵竹年画《老鼠嫁女》绵竹年画古版林则徐书法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有深受民众爱戴的历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乐的儿童以及祥瑞的动物花果等。斗方,多是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是一种民间讽刺画。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 杂条,多是参照民间传说,以及孝道、福寿文化内容,戏曲和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节刻绘成人物画。也有民间风采的花鸟画。如《二十四孝图》、《百寿图》、《西游记》等。 横推,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她是绵竹年画横排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给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绵竹年画响誉四海 截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百余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收藏家所收藏;数十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日本《学镫》等,两百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介绍,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绵竹蜀绣年画 《寿天百禄》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浇灌培养这株民间艺术奇葩,使绵竹年画得到了有効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使绵竹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遵循“艺术当随时代”的真谛,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载体,从载体到制作方法、包装等都进行了创新,使绵竹年画逐步走向了日常化、实用化、装饰化、礼品化、收藏化、宣传化,其时代精品走向了收藏领域。又特别是近两届省、市“绵竹年画节”的举办给绵竹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